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业解读 5句话,看懂现代农业如何带动小农户

    信息发布者:zengfeng
    2019-04-29 14:11:00    来源:互联网   转载

      

    导语:“三农”问题人人都在说,但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清楚“三农”问题的真正意义。通过农业专家的讲解,你将明晰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小农户的现代化之路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  

    当前,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,大国小农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。通过本文这5句话,正确认识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,大力推进小农的现代化,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。

      


    “抛开农业谈农民,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!”

      

    01

      

    中国“三农问题”现实存在,但是“三农问题”本身不科学。因为它们并不属于同一类问题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农业是“三农问题”的核心,它关注的是产业问题,是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产业前途问题;农民是次级问题,讲从业人员问题、农民收入和社会地位问题;农村是从属问题,是发生的场所,是基础建设和环境问题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最核心的是农业问题,因为农业不发展,农民就没有收入,农民的社会地位就无法保证。所以抛开农业问题谈农民问题,是谈不出结果的。同样,如果农业不发展,农民没有地位,农村问题也无法解决。所以,将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并列为“三农问题”,混淆了主次矛盾,思路不清晰。

      

    “大农业的出路在效率,小农业的出路在价值”

      

    02

      

    讲农业问题,就要把农业大的趋势讲透。全世界农业的发展,从1970年到2000年之间,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全人类都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在1970年以前,农业生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农民追求的是产量的最大化。农业的特点是数量农业,追求产能最大化,通过扩大耕种面积、劳动力投入、生产资料投入、科技进步,不断追求增产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但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到供大于求的阶段,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产生了两个分支,第一个分支仍然叫做数量农业,也可以叫“大农业”,它依然追求数量的最大化,但是表现形式完全改变了。通过资源配置、科技进步、组织效率、金融和数据的渗透,追求效率最大化。代表国家是美国、南美、澳洲和东欧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另外一种农业叫做“小农业”,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保障供给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,而是为了满足个性化消费的需求,表现为特色、绿色、有机、精品农业、可追溯,代表国家和地区是日、台、韩、以色列、东南亚、中美洲和西欧。

      

    做大农业,不断创建高产记录是没有价值的,一定是产量和成本、效益最佳点,这是大农业。它追求的是低成本、高效率、稳定的产出和高品质,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产能已经成为历史了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如果说小农业就是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律,我们就要看到整个消费有四个层级,第一是吃饱,第二是吃好,第三是健康,第四是附加值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如果三个人出去吃饭,随便吃一下,只要能吃饱就可以,可能会花100元;如果想吃得稍微好一点,卫生一点,可能会花100到200元;如果这些食材是新鲜、无污染、绿色、有机的,标准再高一些,可能就要花200到500元;如果要做到吃的是品牌,又可追溯的,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证明的,那要花300到600元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所以大农业的出路在效率,小农业的出路在价值,而不是产量的增加,如果我们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于数量的追求基础上,是没有前途的。

      

    “中国现在整个农业生产不是产量的问题,是效率问题”

      

    03

      

   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几个障碍因素有: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现行的土地制度

      

    土地制度分两种,一种是公有制,公有制可以达到规模效益;另一种是私有制,私有制产权比较明晰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目前中国现在土地制度是土地是国家的,但是由私人来承包,产生了“耕地悲剧”,即耕地质量不断下降。土壤修复等投入只是技术上的延缓或者暂时的改变,但整个长期趋势无法改变。因为农民会认为土地是国家的,自己作为长期的“租户”,没有必要帮助房东“修房子”。农民只会有意无意的在承包期内尽可能地利用土地价值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土地成本核算

      

    土地成本的核算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,因为中国目前土地承担了四个方面的内容:第一,作为正常的生产资料,在正常估值范围内;第二,作为国家对农民的一种补偿机制,补偿过去这么多年通过征收公粮,甚至农业税等给农民造成的负担,补偿的这部分很难估量价值;第三,农民的最后保障。有一种投机心理存在,未来农民的土地也许能够升值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种植成本高

      

    中国种植的成本高于南美两倍,这是因为在中国,耕地不是纯粹按照生产资料的正常估值来进行评估的,流转成本非常高,规模化程度很低,科技含量低,没有规模化,很多科技手段难以施展。正因为这些原因,所以中国现在整个农业生产不是产量的问题,是效率问题,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效率是因为自动化程度不够,我们现在比较中美之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,差得最大的是土地成本,第二是劳动力成本,第三是农资成本。再加上我们的农产品质量也不行,所以整个农业生产受限于多方面的因素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聚焦“三农问题”,最核心的问题是农业问题,农民和农村是附属问题;农业问题里的核心是大农业的问题,小农业、有机农业、有机农庄只是为了满足特殊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;大农业的核心是效率问题,只要效率提升了,就可以持续发展。如果不断追求高产,每年都在高产,这个高产就是不可持续的。

      

    “中国要探索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路径!”

      

    04

      

  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、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认为,我们国家基本的国情和农情,就是小农户生产长期存在,这就是我们所有的品牌农商发展面临的基本现实。现在我们两亿多个农户,每户土地经营的面积平均也就半个公顷,30亩以上的农户全国只有1032万户,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、地块这么分散的国家,怎么将分散的小农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,怎么让小农户更为有效、对接大市场,怎么让小农户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好处,这是我们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政策课题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是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,培育越来越多的新型经营主体。但是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美国、加拿大那样,以大农场为主,这条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。我们政策的着力点更多的应该放在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上,通过经营方式的创新,充分挖掘小农户的生产潜力和增收的潜力,要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好我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,强化服务和利益连接,要把千家万户的小农带起来,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,而不是把他们挤出去。要通过增加技术、资本等现代要素的投入,促进小农生产向采用现代科技和生产手段转变,提升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。

      

    搞品牌建设,不可能把小农挤出去,更不可能消灭小农。但是怎么把小农带起来,要通过引导扶持小农生产,发展绿色优质生态农业,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,扩大经营容量,增强小农的增收潜力。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型、合作型的社会化服务,包括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农业公用品牌,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在“农产品区域品牌联合体”模式中,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带动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,帮助小农户抱团发展、联合突围,该模式是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下半场和必由之路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我们说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工作绝大多数停留在上半场是指,工作只做了看得见的工作,工作不深入,多做表面文章,指导思想还是过去的旧的一套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振兴乡村和区域经济,要把农业品牌做出实效,就不能满足和停留在产业规划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上,我们要让工作扎实而迅速地进入下半场,即推行联合体模式:组建扶持一个能够担当区域和产业振兴大任的有实力的经营主体,在区域公用品牌之上打响一个代表品类的企业商用品牌。只有把市场做起来,让品牌彰显市场价值,才是工作的目的。

      

    “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特产,一定是低质低效没有竞争力的。”

      

    05

      

    产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点,第一,产业规模化。没有规模化,效率不可能提升;第二,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,而不是生产出来了以后再考虑销售,同时产业链要缩短;第三,高科技手段的运用、产品和技术;第四,产业金融的对接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在这一过程中,一定要有生产的组织、规划和服务者参与,使这个过程变得完整,加速它的发展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,不能跳跃: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第一个阶段是规模化,将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组织起来,第二个阶段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的操作,能够提升效率,每一批产品都能符合高标准。

      

    然后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,包括现代化的技术、现代化的设备和现代化的管理,没有规模化和标准化,现代化无法实现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最后才是实现产业化,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同在于现代化是某一个环节实现了现代化,就可以叫现代化,产业化指的是和市场对接,产业链贯通和金融、数据的融合,我们的生产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的,生产出来以后直接可以通过配送,送到各个市场与消费者的手中,整个产业链条是贯通的,所以叫产业化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特产形成产业化,能够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、进入市场的问题。以特色农产品、主导产业为重点,集中资源有规模地布局建设主导产业,形成生产加工专业化、配套支持系列化、经营体系社会化,种养加、产供销、农工商、农旅文一体化的良性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。内蒙古乳制品产业、河南速冻制品产业、聊城阿胶产业的发展壮大,均是如此。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特产,一定是低质低效没有竞争力的。

      


      

    内容来源于:神农岛(ID:sndfly)

      

     

      

      

      

    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